(资料图片)
中国文博发展创新峰会汇集了文博展示行业上下游40余位重量级嘉宾,共同围绕数字展示发展趋势、博物馆与元宇宙、博物馆数字虚拟人开发路径追踪、数字影像收藏展示逻辑再构、数字展示推荐博物馆本真创造力探究、数字文博与商显融合创新和数字展示合理性使用研讨等七大议题进行探讨。
各方探讨数字文博与数字显示融合创新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区块链工作营负责人张昊,结合时下热点,分别从文博与元宇宙、虚拟人的应用场景及现状角度,探讨了未来文博行业与数字技术的结合。
北京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祁庆国从“数字展示推进博物馆本真创造力”的方面进行了深度探究。他认为,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让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是博物馆展陈的重点。好的数字展示能做到“动手、动脑、动心”,促使观众自己发现并感受知识、理解价值。
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表示,数字影像进入博物馆正在成为一件不可避免的结构性变革事件。这将带来博物馆藏品分类、编码等一整套知识体系以及展示、传播等业务操作的系统性变化,并由此促发博物馆内涵甚至博物馆定义的嬗变。
安徽博物院副院长徐大珍介绍了针对青少年观众打造的数字体验展案例。据了解,安徽博物院深度挖掘安徽地域文化,打造IP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综合应用了投影、全息漫游、体感互动、虚拟现实、透明影像的数字展览和系统集成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此外,LG Display中国区营销副总裁卢滢元在会上发表《“透”见数字文博未来》主题演讲,他表示,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本百科全书。以前,游客参观博物馆以观看为主。如今,DoT(Display of Things)时代来临,智慧物联赋能文化产品,“博物馆+新显示科技”让文物“活”起来,通过透明OLED显示屏的显示、触摸交互和AR联动等功能,能够向观众直观展示文物背后的故事。未来,LG Display还将整合硬件和内容软件公司,为文博产业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可以肯定的是,构建以观众体验为核心的文物数字宇宙,将成为未来文博产业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论坛开始前,与会嘉宾还专门参观了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中运用的透明OLED显示屏。6块透明OLED屏幕组成的交互显示屏,不仅能让观众看到文物的动态展示和历史文化注释,更能跟随橱窗的智能互动、触控等功能,看到考古遗址影像,以及考古过程等画面。
据工作人员介绍,透明OLED显示屏已实现40%超高透明度,兼具卓越画质,为文博展示提供全新的价值。首先,透明OLED显示屏打破了空间的界限,保证了空间的连续性,能够与装修完美融为一体。同时又重新定义了空间,打造新视觉空间。透明显示的特性还实现了信息与空间的融合。因此,透明OLED显示屏是博物馆绝佳的展示途径,能与周围的环境实现融合,打造极具创意的展示效果,提升隐形价值。此外,透明OLED还能够实现更高的色彩对比度,并在形态上确保足够轻薄和无限延展,保证了高可塑性,可以适应不同的展示环境,出现在各种复杂多样的“历史场景”中。
值得一提的是,透明OLED所展示出的强大交互性,非常受到青少年群体青睐。一方面青少年热衷于黑科技带来便捷、趣味性;另一方面,透明OLED的沉浸式体验也满足了他们的探索欲望。
透明OLED显示屏打造的全新的考古成果数字化体验,让各色文化遗产变得鲜活而富有吸引力,昭示了未来博物馆展陈新方式,全面释放“博物馆的力量”。
透明OLED助力文博行业展示强大的文化自信
博物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担负着弘扬中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使命。在国家数字化战略的浪潮下,博物馆的数字化势在必行。而随着透明OLED显示屏、数字化技术和元宇宙等当下火热的概念不断加入,打造出沉浸式的多媒体互动和场景体验,强化了文物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体验,让观众得以突破时空限制,穿越千年历史,在鲜活的历史场景中行走、触摸和体验,与所有道具、文物形成了交互,最终实现成功出圈。
文化是博物馆力量的根基,数字化是博物馆获取力量的重要渠道,也是发挥力量的重要途径。OLED透明屏跨越虚拟与现实的界限,提供更加精细全面的知识解读,向人们讲述历史故事,让古代藏品获得重生,促进展馆互动数字化体验。
“透”见数字文博未来,透明OLED显示屏将成为过去与现在、虚拟与现实的强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