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已经融入到当下的生产生活之中,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对于数字经济发展来说,网络基础设施可以称得上是犹如“血管”般的存在。近年来,我国发布了一系列指导园区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智慧园区的建设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根据CCID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今年我国智慧园区建设的市场规模或将突破3000亿元大关。

园区内部企业使用网络的形式不断推陈出新,视频会议、远程教学、电商直播、VR/AR等新兴应用快速发展,让园区网络负载面临巨大压力。企业也很纳闷,自己的宽带速率不低呀,为什么使用网络还会经常出现卡顿现象?面对这一问题,传统的以太网络已经无法满足园区企业所需,自身的架构亟需进行一场“革命”。


(资料图片)

《智慧园区以太全光网络建设技术规程》正式实施

在上述背景之下,中国建筑业协会首次发布的关于智慧园区建设的标准化文件《智慧园区以太全光网络建设技术规程》正式开始实施。该规程由来自30多家业内知名建筑设计院、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和产品制造商组成的标准编制专家组,经广泛行业调研并结合实践经验编制而成,充分符合“光进铜退”的技术趋势和“双碳”的目标要求,填补了智慧园区采用以太技术路线的全光网络建设标准化的技术空白,强指导性的内容更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智慧园区建网“说明书”。

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分会秘书长李翠萍表示,“新规程的发布实施,使以太全光成为智慧园区网络建设升级的有力手段,将有力助推园区建设的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转型。”

以太全光网络成为智慧园区“信息动脉”

在“光进铜退”的大趋势下,一座建筑中的信息终端数量激增,弱电间的网线也越来越多,让机房不堪重负,而随着高流量应用和Wi-Fi6的普及,园区正需要一种支持更高传输速率和更长生命周期的网络。该规程正是基于全光网路线,提出了一种基于以太网技术广泛适用于多种智慧园区场景的光纤入室部署方式,丰富了采用以太技术路线的全光网络建设的技术标准。

以太全光网络整体架构设计

智慧园区建网所依靠的以太全光网络有什么特长?为什么选择以太全光网络作为智慧园区网络的建设标准?对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耿望阳认为,“就技术而言,没有绝对的优劣,只有放在最合适的应用环境中,才能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基于已广泛应用的IP技术而发展的以太全光网络更适用于广泛的园区建筑和企业级客户的应用场景。”

目前,在《规程》的指导下已经有不少的园区已经完成智慧园区升级,在实践中收到的反馈都很好。比如在智慧医院的建设中,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技术总监刘文捷分享表示,“我们的项目设计实践表明,以太全光网络建设可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确保业务连续性,实现了运营和服务效率全面提升。”另外在建设方面,中建科技低碳智慧城市公司副总经理窦安华介绍说,“相较传统网络,以太全光技术体现出更高的组网弹性和场景适应性,采用该技术路线,设备主材及安装总费用显著减少。”

汇集多方力量助力智慧园区创新

在《规程》的主编单位中,锐捷网络是唯一参与其中的ICT基础设施厂商,并且锐捷网络可以说是以太全光网络的推行者和奠基人。本次参与制定新规程,锐捷网络以自身丰富的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企业园区等新建智能化建设经验,为相关规程的编写提供有效支撑。锐捷网络智能建筑行业副总监陈乔敬表示,“为应对当前网络挑战和未来业务发展,锐捷可一站式解决智慧园区以太全光网络建设的各种需求,并以丰富的行业案例支撑以太全光的场景化应用,助力绿色智慧园区创新。”

截止到目前,锐捷自2021年3月发布以太全光解决方案以来,已经将以太全光网覆盖到了全国30多个省市。经过技术和产品方案的不断升级,现在不仅可为智慧园区提供一站式解决以太全光建网需求的全线产品,包括高低端各类核心及汇聚交换机、入室全光交换机、无线产品、安全与运维软件产品等,还可提供包括设计说明、平面图、系统图等在内的施工图设计要点及参考设计思路在内的应用设计,并与诸多大型总包、设计院、城投、智能化承包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规程》在建筑业的推广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结语

中国建筑业协会此次发布的《智慧园区以太全光网络建设技术规程》,不仅符合当下“光进铜退”的大趋势和“双碳战略”的大背景,还精准面对产业园区网络建设的痛点,以非常具有指导性的内容为智慧园区建网选择提供了“方法论”。

借助这一“方法论”,无论是行业协会、设计研究院所、建设施工企业,还是网络方案提供商都可以深度参与智慧园区的建设升级。不仅可以促进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更能够助力绿色智慧园区建设的创新,最终为数字经济发展打好坚实的数字底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