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融环境2019年营收同比下降1.43%,总资产较年初下降9.67%,同时,净利润同比上升107.47%,净资产较年初增长17.09%——科融环境采用何种财技达到如此业绩数据形态?
为了保住2019年盈利,雄安科融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融环境,300152.SZ)似乎使出了各式“财技”:作价0元,将净资产均为负数的两家子公司顺利转让给公司高管,据此确认投资收益9680万元;将已出售子公司欠的8104万元应收账款可按月分期偿还,且按预测未来5年可归还的金额以账龄形式计提坏账,对预测未来5年无法还清的金额,则进行单项全额计提坏账,复杂的“花式”处理之后,将令其应收账款对净利润的影响是仅减少2249万元。
最终,按照2月28日科融环境发布的业绩快报,2019年科融环境实现净利润3551.80万元,同比增长1倍以上。尽管营收同比下降,但该公司依然得以实现盈利。
正常吗?投资者在问,交易所同样在问。
研究员注意到,针对科融环境2019年如此实现盈利的情形,3月3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科融环境说明0元转让净资产为负的两家子公司股权给公司高管的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是否存在约定及其他利益安排。
问题还不止这些。
令人关注的还有,深交所还注意到科融环境曾因虚增净利润6867万元,被证监局责令整改。但科融环境整改仅调减2017年净利润2714万元,与证监局责令改正要求存在重大差异;2019年8月7日,科融环境还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局调查。对此,深交所在下发的关注函中,要求科融环境审慎判断公司是否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如是,请及时披露退市风险提示公告。
3月6日晚间,科融环境公告称,已向深交所申请延期回复关注函。
0元出售子公司
2月28日披露的业绩快报显示,科融环境2019年实现营收5.19亿元,同比下降1.43%,净利润为3551.80万元,同比上升107.47%;此外,2019年末,科融环境总资产18.58亿元,较年初下降9.67%,净资产为8.22亿元,较年初增长17.09%。
营收下降、总资产下滑;同时,净利润上升、净资产增长——科融环境采用何种方式达到如此业绩数据形态?
企查查显示,科融环境2003年6月成立,2010年12月上市,前身为徐州燃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涵盖烟气治理、水利及水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治理、固废环境治理、土壤治理、环境监测、洁净燃烧、热电联产、热能工程、分布式能源管理等。
研究员注意到,科融环境在业绩快报中对经营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解释称,影响金额最大的是处置子公司蓝天环保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天环保)、武汉燃控科技热能工程有限公司(下称武汉燃控)确认的投资收益。
过往公告显示,2019年2 月1日,科融环境作价0元将所持蓝天环保62.78%的股权转让给该公司董事长于欢欢,作价0元将所持武汉燃控100%股权转让给该公司执行董事于国松。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0元价格处置蓝天环保公告的同时,科融环境还披露终止2018年4月签署出售蓝天环保交易协议的相关公告。2018年4月22日,科融环境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约定拟将蓝天环保62.78%股权转让至浙江澳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转让作价不低于人民币7600万元。
在终止公告中,原因的表述是:“鉴于双方未能执行原合同约定的事项,经友好协商,双方决定终止原《关于蓝天环保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框架协议》,互不承担违约责任。”
2018年4月可以7600万元价格转让蓝天环保62.78%股权,到2019年2月,却变为0元。
数据显示,2018年,蓝天环保净资产为-1.82亿元,净利润为-9379.08万元;武汉燃控净资产为-83.15万元,净利润为-1132.85万元。
业绩快报显示,处置蓝天环保、武汉燃控两家子公司增加科融环境2019年投资收益达到9680万元,这一投资收益金额远超2019年净利润,是净利润的2.73倍。这也意味着,如果扣除处置两家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影响后,科融环境将回归处于亏损状态,可见此项资产处置对2019年业绩至关重要。
由此,深交所3月3日下发的关注函,即将科融环境处置蓝天环保、武汉燃控两家子公司的交易作为重点问询方向,要求科融环境说明该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确认大额投资收益是否谨慎、合理,是否存在调节利润的情形。
值得留意的是,1月21日披露的业绩预告中,科融环境称,2019年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预计为1.11亿元。
应收账款的“花式”处理
从业绩快报看,影响科融环境2019年业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应收账款。实际上,这也是长期对科融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科融环境应收账款分别为8.16亿元、9.25亿元、7.44亿元、7.18亿元、5.33亿元、4.15亿元;同期,科融环境实现营收分别为8.43亿元、9.99亿元、7.65亿元、6.62亿元、5.26亿元、3.34亿元。对比数据可见,尽管这三年科融环境不断称加大对应收账款的催要力度,但是应收账款长期维持在高位,甚至自2017年以来应收账款金额一直超过同期营收。
应收账款依旧居高不下,不仅降低了科融环境资金使用效率,还增加了坏账风险。
在2019年业绩快报中,科融环境称,武汉燃控在剥离后承诺将于2019年内偿还属于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1498.00万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武汉燃控尚未偿还上述应收账款,所以对上述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方式由账龄计提坏账改成单项全额计提坏账,导致全年净利润在前三季度净利润基础上减1487.00万元。
相较于对武汉燃控应收账款简单但清晰的处置,对蓝天环保应收账款的处理方式就显得另类许多。
业绩快报中,科融环境称,截止2019年12月31日,蓝天环保仍欠属于公司的应收账款8104.00万元,根据蓝天环保近期连续的还款情况、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预测未来5年蓝天环保可归还5800.00万元,科融环境对上述5年内的金额以账龄形式计提坏账,对预测未来5年无法还清的金额则进行单项全额计提坏账,所以将导致科融环境全年净利润在前三季度净利润基础上减少2249.00万元。
按照科融环境此次复杂“花式”处理之后仅计提2249万元的处置,对应8104万元应收账款,计提比例为27.63%。
为什么科融环境判断蓝天环保未来5年可归还5800万元?将蓝天环保的8104万元应收账款分成两部分计提坏账,而不是按计提比例为100%的单项计提坏账准备,是否谨慎、合理?
值得关注的是,如果将蓝天环保的8104万元应收账款按照单项计提坏账准备,剔除已经计提的2249万元,目前仅为3551.80万元2019年净利润,将转为亏损超过2300万元。但目前科融环境将应收账款安排成每月还款的“另类”偿还计划,是否为了避免2019年再次陷入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