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获得需要的容量和一定的冗余,电源系统经常将电源模块并联使用,对电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
——在电网扰动或负载扰动时,保持输出电压稳定;
——控制各模块电流,使其均分负载电流。
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得系统稳定性,电源系统还有以下要求:
——设置模块冗余,使任一模块损坏,剩下的模块能提供足够的电流,而不致影响电源系统的工作;
——完成负载均分功能,而不需其它的外置控制设备。
另外,针对完成均流,电源系统还需要以下的功能:
——有一个公共的、低带宽的均流总线来连接所有的模块单元;
——具有良好的均流瞬态响应;
——使用一个控制器调节输出电压。
总之,希望由各模块构成的电源系统能形成一个整体,各模块平均分配应力。并且这时如果使用均流技术,系统的稳定性最高。我们在设计20A和50A的电源模块应用电路时就采用了美国UNITRODE公司的均流芯片,相对其它均流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均流效果,并为电源模块热插拔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2均流方法
电流均流法很多,有:下垂法、主从法、外接控制器法、平均电流法、最大电流法等。相对而言最大电流法性能最好,调整简单易实现,均流母线开路或短路都不会影响各电源模块的独立工作,任一模块的故障也不会影响均流功能的实现。UC3907采用的就是最大电流法,如图1所示。原理是各模块电流和模块的最大电流相比较,相应调整参考电压以校正模块输出电流的不均衡度。这种方法和平均电流法相似(如图2),只是将后者和均流母线相连的电阻换成了二极管,这样就只允许电流最大的模块和母线相连。最大电流法克服了平均电流法的一些缺点,不会因某个模块短路或限流等原因将均流母线电压降低。最大电流法能使从模块很好地均流,但由于主模块和母线相连的二极管压降也带来了误差。UC3907用一个单向缓冲器代替二极管以消除上述误差。
图1最大电流均流法图2平均电流均流法
图2
图3UC3907的结构图
3UC3907结构
UC3907的结构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UC3907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电压环和电流环两部分。电压环由电压放大器、地放大器和驱动放大器构成;电流环由电流放大器、调整放大器、缓冲放大器和状态指示构成。
31电压环
(1)电压放大器
电压放大器是作模块输出电压调整的反馈控制级,整个电压回路补偿通常就连在该放大器上。输出偏差限定在2V,以提高系统的大信号响应。在检测中电压放大器和地放大器配合,电压放大器完成高阻抗正极性测试,地放大器完成高阻抗负极性测试。
(2)地放大器
地放大器是一个具有-0.25V偏置的单位增益缓冲器。在保持负极性输入端高阻抗时(该端被认为是“真的地”—4脚),该偏置使放大器有足够的负电压来提供所有的控制偏置和工作电流。地放大器的输出(6脚)是模拟地。0.25V的偏置加到1.75V的参考电压以在电压放大器正输入端得到2V的参考电压,微调±1.25%。
地返回端(5脚)能得到最大负电压,并且比负极性测试输入端(4脚)低0到5V。所有芯片电流通过该管脚返回芯片。
(3)驱动放大器
驱动放大器是增益为-2.5的反置放大器,它将反馈信号耦合到功率控制器。电流设定电阻Rset用来建立控制环的前馈转换功能和最大驱动电流。驱动放大器的极性这样来设定:在正检测输入端(11脚)电压的升高,光耦电流增加,原边PWM的占空比减少。这将保证正确的启动,因为在电源开机时副边没有能量。
驱动放大器将电压放大器的输出转换为误差电流,提供给光耦。误差电流IOPO为:IOPO=
式中:Ve为电压放大器的输出。
电压误差和小信号的增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