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快速发展,AI与人类的关系到底是什么,AI会不会取代人类?这些问题需要你们这一代来解决。”8月17日,2023“强国青年科学家”、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默涵来到佛山石门中学,围绕“物理建模、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交叉新领域”作主题分享并与学生深入交流,在南海学子心中播下一颗颗关于“科学与梦想”的种子。


【资料图】

在8月16日的2023“强国青年科学家”寻访活动颁奖分享会上,南海也组织了许多学子现场观摩学习。接下来,南海全区各中学也将开展“强国青年科学家”讨论分享会,激发学生的科学梦想,弘扬科学家精神。

8月17日,2023“强国青年科学家”入校演讲活动在佛山石门中学举行,陈默涵围绕“物理建模、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交叉新领域”作主题分享。 陈雪婷 摄

北大与石中梦幻联动

强国青年科学家与高中生面对面

台上,“物理建模、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历史与未来,随着一幕幕幻灯片连接起来;台下,石门中学2026届高一学生认真聆听,怀抱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沉浸在科技知识的世界中。

“大自然很神奇,你看到的每一个现象背后可能都蕴含着很有意思的科学问题。”讲座伊始,陈默涵通过北大西门雨后常见的彩虹来吸引学生兴趣。随后,围绕“物理建模、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交叉新领域”主题,陈默涵结合生动的案例介绍了超级计算机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历史以及人工智能交叉新领域等方面知识,为学生呈现了生活与科学的密切联系、科学研究的魅力。

“你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想象科技到底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样深刻的变革。希望你们保持学习,不断探索,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陈默涵也分享了个人求学经历,并介绍北京大学的学科发展以及办学宗旨理念等,鼓励、欢迎学生来北大开展下一段学习历程。

2023“强国青年科学家”、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默涵。陈雪婷 摄

“这堂课不仅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科学的大门,也让在场师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知识的浩瀚以及北大师生的魅力。”石门中学老师文芳表示,希望学生能以本次讲座作为契机,学习和发扬科学家们的精神,奋发学习,不负青春韶华,一起为科学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讲座让我对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科学交叉新领域等有更多了解,并且科学的发展需要各个领域之间的融合、交流。”高一学生梁妙琦表示平时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希望未来能考上北京大学的数学科学学院。同时,她也表示未来能多跟科学家交流,了解国家最需要什么,年轻一代该学什么。

南海学子关注科技

视角不止于象牙塔

事实上,这场讲座不仅是一场学生与老师的学术探讨,也是前沿科技消费者与研究者之间的供需交流。主题分享结束后,石中学子踊跃求教,涵盖科学原理、科技伦理等学术问题,同时也结合个人生活体验提出技术实际应用问题。

“为什么AI具有不可解释性”

“AI跟人类的关系到底是什么,AI到底会不会取代人类”

“可控核聚变有什么研究难点,这一技术大概多长时间才能变得经济好用,成为一种走进千家万户的能源?”

不仅关注到技术的原理和伦理问题,学生也着眼于生活困惑提出应用性问题,“浏览器验证码越变越复杂,原理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能否有方法让计算机解决几何问题的效率更高?”

“企业需求和科学家研究不匹配这一现象仍旧存在,这一问题要如何解决?”

对此,陈默涵回答,“注重科学家和企业家强强联合,是这次我来南海印象最深刻的体会之一。”他提到,科学技术要转变成产品再到落地需要考虑很多商业的因素,而南海具有很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土壤。

主题分享结束后,石中学子踊跃提问求教。陈雪婷 摄

主题分享结束后,石中学子踊跃提问求教。陈雪婷 摄

其他的提问,陈默涵一一耐心解答。“石门中学学生太厉害了,比我预期中要强很多。知识面丰富,提问也十分深刻。”陈默涵表示,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自己也能更了解年轻一代的想法与新的学习方式,这也有助于自己增加授课经验。

学生关于科学家如何在青少年群体中科普科学理论的提问也引发了他的思考。陈默涵认为应该从政策方面给科学家、科研工作者更多支持和认可,鼓励他们做更多科普工作,包括讲座、出书等,通过这些方式让更多青少年熟知、学习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科学梦想。

南方+记者 陈雪婷

【作者】 陈雪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