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科创板开市一周年。在这一年中,科创板迎来了133家硬科技企业,再融资、并购重组制度落地,打通了红筹企业回归的“最后一公里”……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印证了这一年科创板的经历。

那么,对于刚“满周岁”的科创板,未来又有哪些期待?近日,《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业内8位首席,他们从各自观察到的角度对科创板一年来的运行和今后的期待进行了深度解析。

运行平稳、开局良好

“科创板开市一年,运行很平稳、开局良好,投资者也给予了较高的估值。一年内上市了100多家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企业。科创板的设立给了科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机会。”谈及科创板的表现,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如是说。

截至7月21日,已有133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总市值2.62万亿元,募集资金总额1991.5亿元。

“科创板的包容性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如7月20日,估值1万亿元的蚂蚁集团宣布将在科创板和港交所同步发行上市。科创板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壮大的集聚引领效应不断增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

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表示,虽然今年年初经历了疫情的冲击,但科创板依旧按照市场预想的目标在进行,从这方面来看,科创板的设立是成功的。“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一种先进的制度设计,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服务于中国产业转型的一个很好的尝试。”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对记者表示,科创板作为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制度改革之一,在上市制度方面有了很大改善。

“一方面,随着制度逐渐优化,公司上市融资效率将越来越高,将有更多的科技企业亮相科创板。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新旧动能转换,科技类公司的成长性值得期待,也会更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和关注。展望未来,科创板建设将更完善,前景也更光明。”李奇霖表示。

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方面,科创板也均实施注册制。6月12日晚间,科创板首单重组——华兴源创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配套募资的注册申请获得通过。7月3日,证监会和上交所发布科创板再融资规则,优化发行条件,其中明确“小额快速”再融资适用简易程序,最多6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审核注册。

“再融资利于企业内涵式增长,并购重组制度可以使企业获得外延式增长,两个制度都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

兼具容量和质量

今年两会期间,上交所回应代表委员的关注时表示,研究推出鼓励吸引长期投资者的制度,为市场提供更多长期增量资金,稳定投资者预期、熨平股价过度波动带来的市场损伤。

“尽管提升了个人投资者的参与门槛,但科创板的投资者结构中仍然是散户占据主导。”李湛表示,根据上交所2019年底披露,自然人投资者为科创板参与主体,交易占比为89%,专业机构交易占比11%。

提升长期投资者占比,对科创板有多重意义。李奇霖表示,首先,长期资金交易活跃度低,有利于维持二级市场的平稳运行。其次,长期投资者偏好价值投资,且资金规模大,通过它们的甄别,有利于通过市场化的交易机制,推动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第三,长期投资者由于资金规模大,有时能够影响公司治理,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对于如何吸引长期资金,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引入长期投资者进入,稳定市场,最好的方法就是科创板公司治理持续改善,业绩提升,即拥有众多高质量的公司。“因为单纯靠资金来支持的市场,是很脆弱的。”

李湛亦认为,首要任务是要提升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质量,以优质上市资源吸引更多的长期资金。另外,也可对发行获配售的中长期资金适当延长锁定期,促使其以长期投资策略来参与投资。科创板企业大多为高成长性企业,提升长期投资者的占比,能够更好的支持科创板企业当下的发展需求并分享其长期发展的红利,推动市场流动性以及平稳性与市场功能相匹配。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吸引长期投资者参与首先需要科创板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深度非常重要。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比较大,有足够的市场容量后,大资金的进出也不会对市场产生影响。

杨德龙表示,目前有众多科创板基金参与科创板,预计未来机构投资者的占比会逐渐提升,包括发更多的科创板基金,以及引导其他机构投资者参与。

刘锋表示,吸引长期投资者参与,一方面要做好投资者保护,加强信披,另一方面,严厉打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目前,新证券法已经实施,法律基础完备,只需要监管层严格执行,维护资本市场“三公”原则。

李奇霖认为,吸引长期投资者参与,一是需要增加长期资金的规模;二是增强市场交易便利性,提升交易监管透明度,为长期资金创造通畅的入市渠道。最后,优化大股东减持的“批发+零售”机制,便利长期投资者退出。

持续优化交易制度

从上述专家的观点来看,引入长期投资者需要科创板交易制度改革,改善流动性。而上交所也曾表示,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保证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

李奇霖表示,做市商制度可以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提供支持,缓解极端情形下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而“T+0”制度后可以完善市场交易机制,使投资者能够通过日内交易的方式进行风险管理。但在引入做市商制度和单向“T+0”交易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研究和制度准备,避免制度化的安排,助长投机风险。

刘锋表示,引入做市商制度、实施单向“T+0”以及扩大涨跌停板,都是国际上通用的提高流动性的方法,对市场的限制越少越好。

鲁政委表示,目前,ETF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担任了做市商的角色,如果未来做市商制度能发展起来,对于提高交易的连续性,提高市场活跃度,将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魏凤春认为,改善流动性可以从降低投资者门槛入手。比如,未来随着投资者教育水平的提升,投资者参与门槛可以适当降低。

迎接红筹企业回归

6月5日,上交所发布《关于红筹企业申报科创板发行上市有关事项的通知》,打通红筹企业回归之路。7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卢文道提及,不少市场观察者认为,一些优质的红筹科技企业尚未将科创板作为首选回归地,背后的制度原因值得重视,有必要继续对标最佳国际实践,完善科创板制度。

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表示,目前A股市场更具包容性的政策应该能吸引部分中概股考虑在科创板二次上市。随着科创板与国际市场在规则方面更接轨,科创板对红筹企业的吸引力会提高。

刘锋亦表示,迎接红筹企业的回归,需要我们的制度要和成熟资本市场的制度有良好的对接。从目前来看,还有一些差距。“预计未来符合国家战略、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企业,可能最先回归。”

杨德龙认为,也需要重视红筹企业回归的市场风险。“科创板已经打通了红筹企业回归A股的通路,包括在港股上市的企业,如果符合条件,也可以回科创板二次上市,为A股投资者引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但是部分红筹企业市值很大,回来有可能造成一定的投资风险,所以投资者参与也需要谨慎小心。如中芯国际上市第一天涨幅超200%,而其在港股下跌28%,很明显,A股投资者对于科技股的兴趣更大,但也蕴藏一定的风险。”

持续监管也需市场监督

7月21日,卢文道表示,下一步要在持续监管上下功夫。围绕内部治理、规范运作、信息披露三个环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重点是要防止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滥用控制权和经营权,进行脱实向虚的资本运作,损害投资者权益等市场乱象在注册制下重演。

李迅雷表示,持续监管方面,一方面是监管层的监管,一方面是市场的监管,如专业的机构发布报告来揭露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目前国内市场较少看到看空的研报,所以应加强市场化的监管,发挥市场在监管当中的作用。

“目前,科创板面临的解禁,就是对公司的一个考验,市场的关注度也非常高。”刘锋表示,持续监管方面,目前科创板估值较高,所以需要关注创始人、大股东大面积的减持行为,因为他们的行为对市场影响比较大。其次,需要重点关注未盈利企业的后续表现。最后是重点关注再融资和并购重组过程中,潜在的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些需要加强监督。

李奇霖表示,信息披露是科创板公司上市后持续监管的重点,需要企业真实准确完整披露财务数据。可以鼓励专业机构监督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能够提高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这是科创板运行制度的核心基础。

鲁政委表示,科创板上市的企业,科技含量较高,市场也给予了厚望,但是未来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不排除有企业可能夸大其词,所以需要一系列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完善。对此,可以借鉴成熟市场的制度,如集体诉讼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科创板公司的持续监管,不能只靠监管层,而是让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有权力来监管这个市场,如媒体的监督报道、机构的做空报告等。”鲁政委进一步表示。

李湛表示,对上市公司的持续监管,也需要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注册制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以保荐人为主的中介机构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也给中介机构更大的发挥空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