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五大过不去,生老病死大山子!”这是北京人对堵车的调侃。

说到北京大山子路口,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堵,曾被评为最堵路段!“现在北京出行高峰期已经不仅限于上下班的早高峰和晚高峰两个时间段了,还要加上凌晨和夜间两个出行高峰期。”一位北京出租车司机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

另有数据显示,广州沿江西路每天拥堵时长超过4.68小时。事实上,堵车已经不仅仅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难题,上至城市下至县城都有堵车情况产生。而如何解决堵车也成为各大城市交通部门的头疼问题。

对此,《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有业内人士认为,解决拥堵问题不仅仅要提倡公共交通,还应该推广共享出行,如出租车、顺风车等。

更有业内人士提出,如果合理运用数字化助力出租车这个传统行业的话,将出租车空置率充分合理运用起来也能分担城市拥堵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共享出行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未来能带来的收益也将很可观。在滴滴、嘀嗒等出行平台出现后,包括首汽等各路车企大佬也争相涌入共享出行这一赛道。

如何缓解道路拥堵

“在高峰时期出行至少要提前一个小时出门,因为路况是时时变化的,说不定刚才还没堵车一会开到了就变堵车了。”一位北京出租车司机向《证券日报》记者说。

另有一位张女士向《证券日报》记者抱怨:“我有一次上班赶时间,结果打了网约车还是迟到了,因为堵车,打车的时间和我坐公共交通上班所花时间一样。”

事实上,城市拥堵问题一直是交通部门头疼的问题,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曾表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尤其是特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最终还得要靠发展公共交通。”

虽然政府一直在提倡公共交通出行,但是仍有人喜欢打车。一位刘女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说:“高峰期坐地铁太挤,有时候还要等第二辆车过来才能上,如果打车的话,不但不用挤,还不用倒车来回上下走,上车还能补一觉,所以即使花的时间一样,我还是选择打车。”

还有一位孙先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只要家里有车的,开习惯了就不爱走路了,即使不能开车也不愿意坐公共交通,而是更喜欢打车。”

由于上述打车群体的需求,各大出行平台便成为这些出行人的打车首选。对于各大出行平台来说,它们也在寻找一条能够更绿色的出行方式。

嘀嗒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宋中杰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城市交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和挑战,就是车辆和道路的矛盾。根据第三方数据,以北京为例,城市车辆密度每一平方公里接近4000台,这已经超过了纽约的密度。而从拥堵情况看,一线城市上下班通勤时间段,平均通勤时间84分钟,而其中拥堵时长将近一半,在上下班时间段,50%的时间是以低于15公里以内的速度在行驶。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上路车辆的座位使用率依然很低。”

“据统计,三分之二的座位,就是每一辆车有3.5个座位是完全空置浪费的,所以,车和路的矛盾,是出行平台在决定用什么方式方法提供出行服务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宋中杰如是说。

“如果一味通过增加上路车辆,增加供给去满足用户的更多需求,一定是不可持续的,一定会给城市交通治理带来巨大挑战。”宋中杰向记者表示:“这就不难理解主管部门和学界专家提出要对商业出行车辆进行总量控制的原因,越来越多城市相继推出车辆限行举措,主要是源于车辆和道路的矛盾。”

出租车数字化叫板网约车

对于城市交通建设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城市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公共交通、智慧交通和文明交通。在管理上公共交通必须立体化,私家车在大都市应该有所限制,充分应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现代化,加快城市交通数字化改造,发展智慧交通,大力发展出租车和共享车。”

在宋中杰看来,每一天出行其实都有明显的波峰和波谷,这种需求的潮汐变化对供给方提出了巨大挑战。据了解,嘀嗒出行选择了出租车和顺风车这两条路。“我们不像其他的移动出行方式,是持续增加供给的方式,而是希望通过挖掘现有上路车辆的运输潜能和催生出租车行业的效率,通过挖潜增效,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能够去克服这两个挑战,也能够让城市交通的治理有一个宽松更好的环境。”宋中杰说。

“2019年,出租车整体的交易量将近5000亿元,占到整个四轮出行市场的69%,这是经过八年网约车的激烈竞争后的数据,证明了出租车依然是老百姓四轮出行的最主要方式。”宋中杰认为,如果按单车效率来看,出租车的效率比现在的网约车要高出两倍。我们相信出租车巡游方式不会消亡,而且还有可能通过科技赋能、模式创新来走向辉煌。

据了解,在西安交通运输局领导下,嘀嗒出行在西安出租车上推出了数字扬招、智慧码、司机智慧巡游等针对出租车公司管理的产品,并拟推出出租车实时监管平台的产品,全面赋能出租车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董兆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科技赋能和模式创新对西安巡游出租汽车进行系统性重塑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为中心城市的交通治理提供了新鲜经验。”

那么,互联网出行时代,巡游出租车还能重现辉煌吗?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F&S)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四轮出行市场的交易总额为7119亿元,其中:出租车占比68.6%(扬招出租车占比66.1%,网招出租车占比2.5%),网约车占比29.4%,顺风车占比2.0%。

“出租车的未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宋中杰认为,如果能将这些扬招出租车进行数字化改革,那么,出租车的空置率还有下降的空间。

不过,据《证券日报》记者对出租车司机和出租车公司的采访了解到,由于出租车实现数字化转型需要另外支付一部分设备成本和运营成本,这使得有出租车司机和公司对于数字化改革处于观望期。这意味着,出租车的数字化仍需要时间去磨合。

共享出行谁将笑到最后?

“网约车公司的故事基本都是从风雪天路边打车的体验开始,但故事的起点不是信息技术,而是巡游出租车。”甘肃省司法厅一级巡视员牛兴全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过去若干年,不少地方把打车快、打车便宜视为惠民工程,但正规出租车供给不足导致打车难、体验差成为民生之痛。此后,随着网约车的快速发展,很多人的打车习惯出现了改变,并冲击了传统巡游出租车的发展。”

对于网约车的发展,刘小明曾表示,“网约车无法真正缓解交通拥堵,但对于刚性用车需求的人来说,效用是提高的”。他强调“改革创新和技术创新将是城市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阶段的新动能”。

事实上,共享出行这一新兴产业得到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撑。2020年7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委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鼓励共享出行等产品向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经济等迈向新阶段。

事实上,共享出行平台一度成为新兴行业的风口。2020年10月份,嘀嗒出行宣布赴港IPO,有望成为共享出行第一股;同年11月份,滴滴与比亚迪联手推出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传统车企也在加快“出行+服务”的布局,更有无人驾驶出租车已经开始试运行。各路资本纷纷入场逐鹿出行行业这一新赛道。

据普华永道预测,2030年,美国、欧洲和中国共享出行的市场价值将达到1.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36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017至2030年)约24%,其中,中国的共享出行市场价值为56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738亿元),年均增长32%。

不久前,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称,目前,已经有190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获得了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250多万张,车辆运输证约104万张,网约车的日订单量大约2100多万单。共享单车在全国360多个城市投放运营,投入的车辆达到1945万辆。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与共享化的叠加,未来,共享出行将会迎来大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