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晚上七点半,新华网与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联合推出的投资者教育公益节目《国民财富大讲堂》第三十三期播出。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区总裁兼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王琼慧围绕“金融对外开放下的全球资产配置”这个主题进行了精彩解读。
该节目在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新浪、腾讯、百度和哔哩哔哩等平台播出。截至16日9:00,本期节目吸引了近45万网友观看,同时也受到业内人士及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
我国资产配置存在三个“低配”
在谈到我国资产配置的现状时,王慧琼表示,存在三个“低配”。第一是低配股票基金。“中国家庭财富66%的资产配置在房地产,大概7%的资产配置在股票和基金。相应地,美国家庭配置在股票和基金上的资产是32%。”
第二是低配海外。她以机构投资者为例,根据年报显示,全国社保基金配置海外资产的比例在8%左右;中国保险公司虽然法规允许配置海外的比例是15%,但目前看到的数据,其海外资产配置比例在2.75%左右。
第三是海外投资人低配中国。她称,今年以来外资在A股流通市值的占比已经从2013年的1.7%翻倍到现在接近4%,但是跟发达市场的股市相比,海外配置的比例还是偏低,如美国股市有14%的市值外资持有,英国则到55%,韩国也差不多36%。“希望外资低配中国的情况,可以随着A股越来越强大,包括越来越多的互联互通的渠道而有所改变。”
在她看来,这三个低配,尤其是第一个低配,对资产管理行业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科技赋能从三方面影响资管行业
“科技赋能很重要。”在王琼慧看来,科技对资管行业的影响有三个方面。
第一,科技影响资产管理的操作运营。她称,一方面,科技赋能可以减少人工以及人工失误,提高运营效率;另一方面,科技可以降低资管机构定制化服务客户的成本,并且更有效率地提升客户体验。
第二,科技影响投资研究。她说,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很多,怎么让研究人员、投资经理在太多的信息里面去捕捉有用信息,然后迅速分析出这些有用信息,最终为投资寻找出新的更有效的阿尔法机会,提升投资业绩,这些都离不开科技。
第三,科技影响资管公司服务方式。“科技现在真正改变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她认为,资产管理公司要适应这些新科技带来的改变,运用科技的手段,以更快捷、有效、安全的方式给投资者传递有用信息、产品、服务。
王琼慧也提到,科技会改变资管行业的生态。当然,资管行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还是需要让人和科技进行更好的结合。
金融开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对外开放我们一定是欢迎的。”王琼慧就金融开放话题在跟国内各方沟通中发现,大家的答案高度一致,那就是完全认可中国一定要开放,中国金融一定要开放。
关于金融开放,外资是“狼”来了吗?她很形象地说,说不定谁是狼,反正自己在这边没看到过羊。“外资进来一定要尊重本土,要做好跟本土的结合,也需要寻找一些本土的合作伙伴。”
王慧琼认为,外资资产管理公司在国际市场经历过很多市场周期,积累了一套包括研究、投资、风控等完整成熟的体系,很多是可以带到中国市场,并且让中国资管行业可从中学到的经验。
另外,从产品的角度,她认为无论是etf基金,还是养老相关基金,这些都是可以发力的地方。“国内在这块方面尚处于起步的早期阶段,金融开放还是有很多空间的。”
在谈到ESG投资时,王慧琼表示,ESG投资有助于提高投资收益,因为ESG投资不是看短期,而是看长期,选择注重社会责任、治理机构好、环保等的公司,这些公司长期来说是可持续地带来好的收益回报。
《国民财富大讲堂》是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与新华网联合推出的投资者教育公益云课堂。节目每周两期,在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新浪、腾讯、百度、哔哩哔哩等平台同步播出。该节目立足高端,先后邀请了管涛、刘国恩、邢自强、金李、陈道富、刘元春、李迅雷、鲁政委、田轩、霍华德·马克斯、聂庆平、陆挺、刘尚希、祝宝良、甘犁、陈兴动、周延礼、唐涯、王忠民、高善文、鞠建东、刘守英、张铮、黄益平、连平、朱海斌、汪涛、张晖、任莉、钟蓉萨、经雷、杨爱斌等国内顶尖经济界大咖,为广大观众解读疫情下的经济走向和财富管理,深受专业观众追捧。播出至今,已经成为经济界和金融界最受关注的节目之一。节目也得到了监管部门及相关金融机构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