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查询官网的客户名单、合作伙伴时,并未见到蚂蚁集团和阿里云的名字。事实上,阿里云和宇信科技在银行云业务上还处于竞争关系。
尽管有“蚂蚁概念股”名头加持,且业绩不差,宇信科技(300674.SZ)却在近日连遭机构砸盘和股东减持。
随着7月20日蚂蚁集团宣布在科创板和港交所同步上市后,“蚂蚁概念”一时间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多只“蚂蚁概念股”上演涨停行情,然而,宇信科技却在7月21日遭遇“天地板”行情,盘中涨跌幅达18%。虽然开盘不久涨停,但随后便大幅跳水,并在当日报收58.12元/股,跌8.08%。7月21日数据显示,三家机构合计卖出1.89亿元,买入资金仅9792万元。
同日,宇信科技披露两则股东减持公告,其中持股2.07%的股东华侨星城拟清仓减持,套现金额约5亿元。
受此影响,宇信科技的股价一路下跌。截至7月27日收盘,宇信科技阴跌0.06%,报收49.7元/股,总市值204.76亿元,此时距离7月21日69.55元/股的高位已跌去近三成市值。
作为银行IT系统的龙头,宇信科技的业绩可圈可点。7月15日,公司发布半年报预告,2020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达1.1亿―1.3亿元,同比去年同期的8101.5万元增长38.25%―62.93%。
7月24日,时代周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向宇信科技方面询问股东频繁减持原因,宇信科技方面回复“系股东自身资金需求,与公司经营无关”。
而当记者询问公司与蚂蚁集团是否有业务合作时,宇信科技方面并未正面回复这一问题,仅表示“请关注公司披露的公告和官网消息”。
多名股东套现近20亿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从2019年11月宇信科技半数以上的限售股解禁后,公司股东已累计套现近20亿元,更有两个股东清仓减持。
若计算上已公布减持计划但还未到计划期限的方案,总套现金额将高达35亿元。
去年11月,宇信科技公布有2.3亿股解除限售,占总股本的59%,可上市流通日期为11月7日。
去年11月8日,宇信科技便发布了解禁后的首个减持公告,股东爱康佳华因“补充经营流动资金、满足资本支出需求”,从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期间累计减持251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628%,套现金额约8553万元。
去年11月25日,宇信科技再次发布减持公告,股东茗峰开发减持4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其中,公司董事、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戴士平间接持有茗峰开发23.09%股权。
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茗峰开发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累计套现约1.39亿元。
2020年1月10日,宇信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华侨星城、海富恒歆和尚远有限均拟减持8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三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62%、5.43%和5.51%。
其中,华侨星城和尚远有限分别减持400万股,套现约1.6亿元;海富恒歆则累计减持800万股,套现约2.8亿元。
进入2020年4月,随着宇信科技的股价在40元上下波动,股东们又开始新一轮的减持。
2020年4月,爱康佳华再次减持112万股,约占总股本的0.28%,套现4704万元。
2020年3―4月,股东远创基因和光控基因减持1200万股,占总股本的3%,套现约4.2亿元。资料显示,远创基因与光控基因为一致行动人,两者实际控制人均为光大控股(00165.HK)。
6月3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其股东茗峰开发再次准备减持,拟减持800万股,占总股本的2%,若按当日股价则可套现3.3亿元;同时,远创基因和光控基因也将再次减持不超过总股本4%合计约1600万股,按当日股价计算可套现6.7亿元。
7月21日,宇信科技发布公告称,2020年4―7月,股东海富恒歆现“清仓式减持”,减持1229万股,套现5.5亿元,持股比例从原先的3.43%降至0.36%。
另一个股东华侨星城也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减持620万股,套现2.6亿元,持股比例从3.6%降至2.07%。
就在同日,华侨星城同样决定清仓减持,拟减持82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7%。若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将套现获利约4.8亿元。
虽然小股东减持不断,但亦有互联网巨头看好金融科技行业的潜力,决定增资入股。
1月17日,宇信科技宣布,原持股平台远创基因、光控基因拟以6亿元的价格转让宇信科技5.71%的股权给百度(BIDU),百度在未来12个月内没有进一步增持的计划。至此,百度将一跃成为宇信科技实际上的第三大股东。
与此同时,根据公告,双方将在金融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关键领域展开合作,推动云+AI在金融行业的大规模落地,加速金融产业智能化升级。
“跟宇信的合作可以弥补百度金融在To B方面的不足。”7月27日,TMT分析师周文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占据流量入口的腾讯、背靠蚂蚁集团的阿里巴巴,百度在金融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相比于直接和消费金融公司合作,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也更贴合百度自身的定位。
业务依赖银行客户
虽然在外界名声不显,成立于1999年的宇信科技却是国内最早登陆美股的金融IT服务商之一。
2007年,当时还叫做宇信易诚的宇信科技正式登陆纳斯达克,代号YTEC,并在2008年创下19.36美元/股的历史高位。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2011年中概股做空潮的来袭,大批中概股因估值过低而黯然退市,宇信科技也是其中一员。2012年12月,宇信科技在其创始人洪卫东的努力下完成私有化,退出美股市场。
2018年,宇信科技在创业板再度上市。2019年年报显示,2019年,宇信科技实现营收26.5亿元,同比增长23.88%,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40.16%。
年报显示,宇信科技的客户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两大政策性银行、六大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以及100多家区域性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以及10余家外资银行,同时还有十多家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控公司、财务公司在内的非银机构。
之所以将宇信科技列入“蚂蚁概念股”,是由于宇信科技在2019年3月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阿里云、蚂蚁金服为我司战略合作伙伴,旨在共同推进云计算、数字金融微服务。”
不过,时代周报记者查询官网的客户名单、合作伙伴时,并未见到蚂蚁集团和阿里云的名字。
事实上,阿里云和宇信科技在银行云业务上还处于竞争关系。根据咨询机构IDC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下半年银行云解决方案细分市场中,宇信云排名第二,市占率为8%,与阿里云的市场份额仅相差0.7%。
年报显示,来自银行的营收占总营收的87%,比2018年的81.3%略有提升;同时,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占全年总销售额的40.59%。
华西证券的研报显示,上半年银行对于IT预算并未明确收缩,各大银行IT厂商的在手订单和新增订单普遍乐观,显示需求端的旺盛增长。
2020年一季报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2020年一季度,宇信科技实现营收2.53亿元,同比减少13.4%;归母净利润525.7万元,同比增长433.3%。
对此,宇信科技表示,收入虽然受疫情影响有所减少,但“疫情期间公司软件开发及服务业务结算延迟使得销售和管理费用减少,导致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增加”。
银行的独特属性无疑使宇信科技并不担心客户的还款能力,但却可能会丧失相应的议价能力。
周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宇信科技背靠银行客户虽然“衣食无忧”,但也使得公司“在资本市场缺乏相应的想象空间”。宇信科技的年报显示,公司业务对银行业客户有一定的依赖性,公司将面临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
宇信科技在年报中表示,2019年,公司的创新运营业务营收为7605万元,占比2.87%,同比增561.7%,“助力多家城商行有效提升了相关业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