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在股市上涨的带动下,转债市场继续高歌猛进,霸屏债券型基金涨幅榜。数据显示,在所有债券型基金中,净值上涨的基金数量占比为43%,其中绝大多数都为转债品种。

具体来看,博时转债增强债券A、博时转债增强债券C、南方昌元转债A、南方昌元转债C的累计单位净值在7月份分别上涨了17.85%、17.83%、17.13%、17.09%,也是仅有的几只涨幅超17%的债基。

根据二季报披露,博时转债增强的股票资产与债券资产分别为基金总资产的14.77%、79.37%。可转债占到债券的95.73%。东财转2、恩捷转债、G三峡EB1、国君转债、长证转债是其前五大持仓债券,如果该基金继续持有的话,这些债券在7月份的表现分别为35.59%、13.7%、1.4%、6.56%、11.57%。

基金经理在二季报中表示,组合管理方面,对持仓结构进行了积极调整,股票和转债配置方面更重视公司的短期业绩和未来成长,加大消费和科技领域的配置力度,重视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的机会。并称“展望未来,全球从宽货币到宽信用应是主要趋势,疫情后为应对下行风险全球各重要经济体在货币和财政方面实施了强有力的对冲政策,经济基本面逐步改善将占主流,但复苏难呈现过热状态,流动性宽松局面暂难有趋势线的扭转,权益资产相对固收类资产可能仍然会占优,预计市场上仍将演绎低风险资产向偏高风险资产配置转移趋势,对国内权益市场可乐观一些。经过2季度调整后,转债估值已回到去年4季度正常水平,绝对价格水平也中等偏低,值得重视该类资产的机会。”

从一二季度持债占比看,二季度其确实对优质转债资产进行了加仓,这也让其在7月份单月涨幅大大超过二季度的5.6%。不仅如此,其基金经理邓欣雨也是一位经验超过6年的老将。从200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加入博时基金,历任固定收益研究员、固定收益研究员兼基金经理助理等职。

南方昌元转债也同样受益于持仓转债的上涨,二季报显示其债券资产占比82.52%,可转债占到基金资产净值比例的109.35%,国君转债、东财转2、长证转债同样也出现在其二季度的前五大债券中。

基金经理在二季报中表示:“可转债估值已经压缩至 2019 年四季度本轮市场行情启动前的水平,偏股型转债的向上弹性明显恢复,低价的金融周期行业转债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2020年三季度,南方昌元可转债基金将继续发挥可转债基金的特色,积极把握市场行情,挖掘结构性机会,力争获取超额收益并控制好净值波动。”

基金经理刘文良2012年7月加入南方基金,历任固定收益部转债研究员、宏观研究员、信用分析师等职,公募管理经验也接近5年,上述两人明显是“英雄所见略同”。

随着可转债市场短期大涨,不少投资人士也变得谨慎起来。有投资者称,大部分买入可转债的出发点是看中可转债看涨期权属性,即买入可转债既可以享受高息的同时,又可以有债价暴涨的希望,而目前可转债的平均收益率是负数,因此可转债买入的出发点已经全部被废了,只剩投资属性了,保底属性已经不具备了。

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的研报表示,当前转债市场的痛点在于,拉升之后转债效率的问题可能更为突出。市场当下平均价格已经高于传统的提前赎回线,如果正股不能持续表现,转债可能会在这一水平附近完成其生命周期。参与还是离开,未来正股空间几何是当前市场最大的考验,换言之这个位置的很多转债可能并不欢迎一个震荡的市场环境。

在转债大涨的同时,其他债券资产却在7月份遭遇了调整,让不少债基净值也出现回调。根据中国经济记者统计,在跌幅靠前的债基中,不少都重仓政策性金融债。比如国金惠安利率债C、国金惠安利率债A,7月份累计单位净值下跌了1.97%、1.96%,垫底债基单月排行榜。

二季报显示其重仓的前五大债券为18国开、19国开、16国开、20进出、16国开,全都是政策性金融债。圆信永丰兴利A也重仓政策性金融债,导致7月份净值下跌了1.76%,而这些基金原本在二季度就遭遇了两个点的净值下跌。

有机构表示,5月以来债市就出现了调整,信用利差小幅下降,信用债表现略好于同期限利率债。但在国泰国债ETF基金经理王玉看来,经过前期调整,债券市场情绪已得到修复,债市收益率已位于比较合理的水平。“在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下,债券市场已回归到基本面和货币政策方面的基本逻辑。”

针对后市,南方多利增强基金经理郑迎迎表示,下半年经济将在内需发力和外需波动之中缓慢修复。利率债方面,当前收益率已经回到相对合理的水平,预计整体以震荡为主。信用债方面,经过调整后的配置价值有所提升,在震荡行情中以票息策略为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