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证监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丰富金融服务方式,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
去年6月份,证监会推出9条对外开放重要举措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稳扎稳打做好境内外交易所合作项目。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力度空前,目前来看,9条措施有的已经落地,有的正在加速落地。
加强与“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合作
近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第二十四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证监会积极支持国内外上市公司发挥技术业务融资渠道的优势,通过跨境并购的方式走出去,开创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去年全市场上市公司跨境并购117单,交易金额约1245亿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稳步扩大海外布局,部分交易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
1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卞永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走出去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的重要变化。长期以来,我国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转型升级的加快,部分企业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正在加速向产业链的上游转移,规模迅速扩大,国际化的要求也在提高,通过利用不同国家的资源禀赋,加快构建国际型企业。其中,通过并购走出去是快速、相对安全的国际化路径,一方面,企业能够迅速获取标的公司所具有的资源,比如技术、人才、市场等,也能够迅速在所在国打开市场,自己的产品能通过本地的销售网络快速推出去。另一方面,能够加快熟悉所在国的法律、文化、政治等环境。
卞永祖表示,此外,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带来资本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能力会迅速提高。由于在不同国家运营,多货币化比单一货币经营更能平衡汇率风险,同时融资渠道也更加广泛。当然,随着走出去步伐加快,国际化程度提高,多元化文化也会加快对上市公司本身文化的塑造,公司治理会更加规范,对于塑造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非常有帮助。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和经济学院教授韩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通过跨境并购的方式走出去更有效率,可以用较合理的成本整合境外公司的本土资源,充分利用境外公司的优势,从而拓展上市公司在境外的业务和盈利机会,扩大我国上市公司在境外的影响力。
经济学家陈世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实力上升、不断全球化布局的必然要求,已经有较长一段时间。以前主要以收购上游原材料、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服务国内市场和多元化经营为主。过去几年主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基建和国际产能合作是主要方向,这帮助了所在国经济发展,也为我国企业开拓了国际市场,促进企业调结构。上市公司在跨境并购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持续深化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从数据可以看出,资本市场的高水平双向开放取得了新的进展。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交易所债券市场新发行6只“一带一路”债券(含资产证券化产品),募集资金67亿元。持续深化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推动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走出去”和“引进来”,完善全球金融服务网络。
陈世渊表示,在券商业务方面,国际领先投行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化和全球化。在这方面我国券商还有很大差距。未来需要打造中国的国际化、具全球影响力的投行,为我国投资者提供多元、高质的投行服务,支持我国企业全球化发展。未来几年可能看到更多内地券商参与中国香港市场,在中国香港已经比较成熟的中资券商,则可能更多尝试在其他国家设立机构、并购当地券商,更进一步探索全球化发展的方式。
卞永祖对记者表示,我国证券期货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自身规模和实力得到很大提高,已经具备初步实力进行全球化运营,证券期货公司正面临走出去的重大机遇。国际化对于证券期货公司具有重大推动作用。首先是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本市场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如果此时加入到他们的资本建设进程中,有利于影响其相关规则的形成,从而占得先机。其次,这些国家面临技术后发优势和人口红利,它们的企业往往会有更快的发展,通过投资这些公司,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红利。另外,证券期货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们的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金融的国际影响力,也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影响,因此,加快这些机构走出去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拓展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