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来临,消费板块旺季再受关注,前期回调的消费股是否能解除短期压力?

随着互联网渠道的发展,新消费崛起如何给投资者带来新的布局机会?

市场反复震荡,后市风险、机遇如何平衡?

9月15日,建设银行与《中国证券报》联合举办了“建行中证报金牛基金巡讲(建信基金场)”直播活动,请来了建信基金的消费“老炮儿”吴尚伟先生,和大家聊聊关于当下市场中关于消费投资最热最火的那些事儿。

Q1:如何理解食品饮料板块当前的高估值?

食品饮料行业公司的估值来自于行业自身业绩的可预期性、较好的成长性和高天花板的特性。

食品饮料估值的高企主要来自于两个因素

从近期来看,:

一方面,过去两年,宏观层面有许多不确定性,因此二级市场会给“确定性”以非常明显的溢价;

另一方面,投资者对消费的认知进一步提升,更加深入到中观产业的行业前景、竞争格局和微观公司的具体经营策略、商业模式等因素上,对于好生意、好赛道、好管理等因素都会给出自己的定价,一定程度上也“拔高”了行业的估值。

Q2:部分消费股估值偏高,现在还能进场吗?

部分消费股确实存在估值较高、但业绩受疫情影响短期无法验证长期投资逻辑的情况。从盘面上看,7月初至8月下旬的宽幅震荡也说明了市场的担忧。

然而,从基本面看,行业在旺季前依然保持了健康的状态,食品饮料行业的销售数据、免税行业的购物数据、酒店行业的入住数据等均保持着较好的水平,顺周期的可选消费品行业仍然是较好的投资选择。

Q3:现阶段,中国资产在国际上有哪些优势?

中国经济的相对优势。

从此次疫情的发展来看,中国的疫情得以最快控制住,源于超强的社会凝聚力和政策执行力,这一优势也将有力支撑疫情后期中国经济的快速修复。

资产比价的优势。

中国优质资产的定价体系正在进一步向国际接轨,在低利率和资产荒大背景下,中国优质资产的增长性、可持续性等特质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中国金融开放在不断加速。

对于外资来说,抢占先发优势极为重要,而近两年间,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外资机构对中国的投资以及对相关业务牌照的申请正在快速推进。

Q4:展望下阶段市场,行业内部有哪些机遇值得把握?

此前跟随宏观经济修复的板块。需要验证这些板块修复节奏的延续性,观察产量、出货量等指标,是否保持在较好的水平。

叠加旺季来临、疫情受控两大积极因素的消费板块。需要验证它们是否能够如预期般恢复。建议投资者关注国内游的产业链、礼品产业链、走亲访友情况等因素的恢复情况,观察其是否拉动了食品饮料相关细分领域的数据。

保持关注中长期的优质赛道,如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投资者可关注如新能源汽车销量、消费电子竞争格局的潜在变化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决定四季度以后的产业升级逻辑演绎方向,并孕育新的投资机会。

Q5:

行业层面上,

重点关注行业的生命周期阶段和竞争格局,优选具有长期成长空间的赛道,同时结合景气表现与估值区间,在板块之间适当轮动。

个股层面上,

优选子行业龙头,同时关注相关企业的财务表现,尤其是寻找确定性高的优质现金流公司。龙头公司相对而言具备规模优势、技术储备、品牌积淀等竞争优势,在大多数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其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带动公司ROE水平得到维持或提升。

投资方法上,

市场的估值体系变得越来越成熟和价值,最经典的估值理论DCF模型正在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中重获认可,它完整体现了企业价值的三大影响要素:自由现金流产生的数量、产生的时间以及面对的资本成本。具体的应用层面上,建议在牛市重点看远期现金流和行业空间、震荡市和熊市则关注现金流的确定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