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3月16日早上,美股大幅低开,道指跌9.78%,纳指跌6.12%,标普500指数跌7.47%,触发本月第三次熔断,美股暂停交易15分钟。

“两周内美股三次熔断,国际市场的恐慌情绪已经发酵到极点。”3月16日晚,在香港一家外资银行从事资产配置业务的梁珊珊(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从3月9日夜间美股第一次熔断开始,她几乎每天通宵加班。“从目前情况看,国内市场相对独立的走势,会吸引投行在资产配置时重新配比。”

数据显示,最早处理疫情的中国市场,或成为世界资本避险的高地。

据港交所披露易信息,3月10日,摩根大通一天内大幅增持15家中国公司,包括邮储银行、中海油田、中石化炼化工程等,对中国平安的加仓幅度更是高达21亿港元。

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3月9日数据表明,今年2月,海外投资者在国内债券市场交易规模达5999亿元,同比大增161%。其中,境外投资者买入债券3635亿元,卖出债券2364亿元;净买入1271亿元,净买入环比攀升134%。截至2月末,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总规模达1.95万亿元,同比增29.03%。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杨畅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国内经济处于整体修复期,政策也在抢时间加快复工复产,“如疫情进一步蔓延,中国仍可能在经济上面临冲击。”

股市黄金原油齐跌

“原本以为只是‘黑色星期一’,结果是‘黑色一星期’。”梁珊珊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自嘲道,自己入行5年,第一次在市场波动面前感到无所适从。

事实上,此前面对美股一周两次熔断,股神巴菲特已经感慨“没见过”。而在过去一周,不仅美股遭遇两次熔断,全球13国股市也先后经历熔断。据统计,自2月19日以来,全球股市总市值累计蒸发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

wind数据库显示,以全球可统计的128只股票指数来看,截至3月12日夜间,仅6只股票上涨;跌幅超过20%的“牛熊分界线”指数则有48只。

资本市场跳水的同时,国际油价在过去一周创下23%的跌幅,为近12年来最大。老牌避险资产黄金也进入暴跌资产名单:自3月9日美股触发熔断以来,金价连续5日下跌。3月13日夜间,COMEX黄金约报1592美元/盎司,较3月9日下调超过112美元。3月16日,全球金价仍在窄幅争持。

“黄金价格与流动性关系紧密。恐慌情绪下,金融机构为维持流动性,将按一定次序抛售资产。”3月15日,珠三角某国有四大行地区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银行流动性红线下,面对资产价格下跌,抛售资产不可避免。“先是股票,其次是信用债,之后是黄金等,各类资产概莫能外。”

A股迎“慢牛、长牛”

危中寻机,中国资本市场迎来难得机遇。

“对全球资产来说,重新划分阵营的拐点已经出现。过去的优质资产现在可能成为风险资产,而中国被贴上‘风险资产’标签的历史将成过去时。”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大的经济体中,中国绝对利率相对较高,十年期的国债利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A股估值也处于全球股市洼地—加上中国经济和企业仍具高成长性,这对全球资产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从估值看,美股整体在经历10年的“长牛”后,正处历史高位,而A股市场估值明显较低:据国泰君安公布研报显示,经历“黑色一星期”后,当前美股动态市盈率位于过去10年之中的85%分位水平;暴跌之前,这一数据接近历史高点。反观A股,经历2015年以来持续的估值调整后,当前动态PE位于过去10年中的58%分位水平。

“考虑A股慢牛、长牛行情已形成,市场热点活跃,增量资金源源不断入市。市场大跌产生的震荡,给价值投资者提供了低位抄底机会。”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美股目前处10年扩张周期顶部,A股则在10年周期底部。

从经济基本面角度来看,国内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开始消退:根据工信部3月2日公布数据,中国近半数省份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90%,中小企业复工比例超过45%;截至3月9日,六大发电集团的日均耗煤量已经恢复到2019年同期80.6%的水平。

人民币初显避险色彩

“当前国际市场风云变幻,中国可能是投资避险的最佳区域。”3月13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表示。

“人民币初显避险色彩,主要有两方面因素构成。”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一是我国疫情防控措施成效显著,复工复产统筹得当,确保经济正常运行,提振了市场信心;二是中国国债纳入国际主流指数,表明外资仍看好中国资本市场。此外,中美之间150多个基点的利差也吸引资金流入,加固了汇率“缓冲垫”。

“但要注意,目前市场对于人民币资产的配置,更多是基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显著利差。这也是他们愿意把人民币资产特别是人民币债券视为当前最核心的避险资产之一的理由。”梁珊珊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某不具名市场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中国市场既没有像瑞士那样立足中立国的财富避风港效应,自身货币也缺乏世界货币级的高流动性。“所谓避险资产,更多是建立在经济高增长、资产高回报上的。”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下调了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0.5个百分点至2.4%。

“一旦疫情全球进一步蔓延,拖累全球增长,仍可能对中国产生冲击。”杨畅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回顾上一次国际金融危机,受外围经济拖累,2009年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速的拖累高达3.9个百分点。如果今年全年GDP增速目标在5.5%―6%之间,意味着投资与消费对GDP同比增速的拉动,要达到9.4―9.9个百分点,“如果一季度仅能实现4%―5%的增速,那2―4季度的压力会明显放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