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都会测视力,那你知道为什么视力表要用“E”字吗?很多人说因为“E”是英文单词“Eyes”(眼睛)的首字母,但是这个解释确实太不科学了~

我们平时所说的测视力其实是检测眼睛看远处的能力,其准确定义为测定能够认识其形状的最小视网膜上的成像。

我们常用的“E”字视力表是根据视角原理设计的用一个公式表达即V=1/a 表示视力a:就是视角。所谓视角

正常情况下,人眼能分辨出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所形成的视角为最小视角,即一分视角。在5米距离10行“E”字上下两横在视网膜上的投影正好是一分视角,而我们所熟悉的三划等长的“E”字其每一个笔画或空隙均为正方形的五分之一相比较起来,这个“E”字更加符合严格的视角分辨率设计意义。

在1952年举行的中华医学会九届大会上,中华医学会推荐了孙济中教授绘制的《国际标准视力表》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E表”从此,这个表作为全国标准普及开来。

那么,我们国内用的“E表”是唯一的视力表吗?

“E表”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在用美国现在还在沿用的“Snellen chart”,它是由各种拉丁字母组成的是最初版本的视力表

日本采用的兰德特环行视力表又常被叫做“C表”“C表”也是我国飞行员招收所所采用的标准

那为啥我们非得用“E表”?

我国选用了“E表”主要是适用于无法顺利阅读拉丁字母的人群同时适用于母语不使用字母表的人群。而且美国用的“字母表”不适合加平面镜(平面镜专用的话往往要反着印)并且拉丁字母的轮廓增大了猜对几率而“E表”不存在这些问题

很多地方也制定了很多幼儿专用的视力表其实对于2~6周岁的学龄前儿童来说检查视力并不是件容易事因为孩子们对于传统“E表”即使辨识出来也很难表达清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