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想离职、上班“摸鱼”,老板“全”知道?日前,一款监测员工离职倾向的系统被曝光,该系统可提前获知员工的跳槽意向,甚至能够知道员工什么时间、在哪些网站、投了多少封简历。

访问:

微软商城启动返校季大促:Surface Laptop Studio新品预售 官翻产品低至6折

凤凰网《风眼对话》出品

作者 | 王欣

编辑 | 赵泽

(主图)

主持人:

蒋澆(凤凰网科技记者)

对话嘉宾:

夏海龙(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

王落北(职场大V)

魏老师(网络安全技术专家)

该系统的研发主体被指向一家叫深信服的上市公司。目前该公司已经下线了相关产品介绍和相关案例,但对于此事的讨论正在网络发酵。

使用该系统的公司是否侵犯员工隐私权?公开售卖的这类产品是否违法?打工人如何能够知道自己正在被监测?这类产品能够售出并有一定市场是基于什么样的商业逻辑?企业应该如何营造良好的职场环境?

凤凰网科技频道“风眼对话”栏目连麦对话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职场大V王落北、网络安全技术专家魏老师,共同探讨这一系统引发的话题和争论。

(直播截图)

出售和使用“离职监控系统”不违法?

凤凰网科技:深信服没有正面回应,只是删除了相关产品信息,知乎也予以否认。从技术上来讲,监控员工离职倾向好实现吗?

魏老师:网上行为管理的设备(系统),能够实现分析员工的上网时间、登录网站信息等功能。当然,这实现起来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因为不仅要收集上网数据,还要进行相应的网络数据分析工作。

凤凰网科技:开发出售和购买使用此类产品的公司是否涉嫌违法?

夏海龙:这样的一个系统,在功能上看起来会被用来采集敏感信息,但是从技术上来讲,它可能并没有使用到法律禁止的技术。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它只是包括了系统检测、数据分析功能的服务,因此这个产品本身是没问题的,法律没有禁止销售有这样功能的系统,这个产品在法律层面来讲是没有问题,可以生产和销售。

生产这种产品不违法,那么,公司用这种系统去监测员工是否涉嫌违法?隐私权这个概念要相对的来分析,并不是说员工在公司被公司监控,就可以直接判定侵犯了员工隐私。根据民法典有关规定,隐私权的范畴相对来讲比较宽泛,对隐私权的理解不能脱离具体的场合和场景。也就是说,某一个行为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构成隐私,但放在另外一个场合就不属于隐私。比如说,情侣间的亲密活动,如果是发生在他的家里面,绝对是属于个人隐私,那么,任何形式的偷窥,都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但是如果说同样的行为发生在地铁,或者说甚至是通过网络服务的方式来直播,那就不仅不属于隐私,甚至是涉及违法犯罪。

具体到这次事件中,站在员工角度来看,劳动者无疑有自主择业的自由和权利,包括他在在职期间浏览招聘网站、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投递简历、面试,这本身没有问题,也是劳动者的固有权利。

但是站在公司的角度来看,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报酬,也有权利要求劳动者按照公司的规定和时间,提供劳动服务,这就包括对劳动者进行一定的管理和考核,甚至利用技术手段对劳动情况进行监控、分析。但法律上,不能直接判定它是违法的,或者侵犯了员工的隐私权,那么,这就需要我们综合劳动合同法来判断,这种监控的限度是否合理。这就需要根据,公司的监控情况,有没有事先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协商,员工是否知情来综合判断。

如何反监测?涉及隐私的用自己的网络和电脑

凤凰网科技:王落北老师作为职场博主,对公司职场情况非常了解,也能经常收到职场的投稿,据您了解,此类监控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普遍吗?

王落北:对于离职监控此类事件,只不过是深信服把“离职监控”API化了,售出产品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但实际上,有一定规模的互联网企业只要有IT运维部门,都可以知道员工每天使用公司提供的网络,登录过哪些网站,在这些网站上花费多长时间。

如果站在公司立场来讲的话,这样做其实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公司没有办法保证所有员工都是忠诚度非常高,也没办法确保员工在有离职意向时,会提前告诉公司。实际上,很多员工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会采用“骑驴找马”的方式,先找到合适的工作,再“跑路”。所以公司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想要提前知道哪些岗位即将有人离职,而有些关键岗位,招聘成本比较高,确实需要提前招人。

建议打工人在使用公司网络的情况下,要谨慎一些,如果涉及隐私,尽量用自己的流量、自己的设备。

凤凰网科技:企业使用此类监控系统的动机是什么?

王落北:这其实是希望员工在工作时间只做与工作相关的事情。但为什么员工在工作时间内,会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其实关键原因是,他对这件工作本身不热爱。

其实我觉得企业做这类监控系统也好,分析员工心理也好,与员工谈话也好,都是一些手段,这些手段没有高下之分,但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企业的目标与员工的目标是否一致的问题,如果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员工自然会把自己手里的工作都做好,但如果员工不认可公司的目标,公司天天监控员工24小时,员工也不会把工作做好。

企业与其把钱、精力放在这种低效的手段上,不如好好想一下企业战略目标,企业对用户、对员工的价值。

凤凰网科技:企业的员工怎么去感知有此类系统的存在?

魏老师:从技术上来讲,做上网行为管理它是为安全而生,主要用于网络流量管控或者员工访问恶意网站、访问钓鱼邮件等情况,最终实现合理使用网络资源。

但是随着现在大数据、AI技术的发展,导致现在公司收集到的上网数据可以进行更深度的建模分析,比如关联招聘网站数据,定位设备信息,然后定位到员工个人。

因此,此类系统要想定位到个人,第一会识别用户设备,第二会在公司网络里进行身份验证,这样从技术角度上,一定能找到员工。因此,就像王落北老师说的,员工要想不被查到,用自己的流量肯定最保险。

另外,如果员工要是用自己电脑办公,公司要想监控到上网数据,一般都会安装软件,员工如果发现信息被收集,可以登录使用内网的渠道去感知,系统是不是在监测自己。

王落北:部分公司要求员工在电脑和手机上装一些公司要求的软件,但部分软件其实具备监控功能。比如,我见过最夸张,就是30秒截一下你的电脑屏幕,屏幕上面的所有的文字信息都可以通过图片的方式来去保留下来,同时也可以通过OCR去提取其中的关键文字信息,其实如果员工在工作时间聊工作的话,没问题的,但如果员工在家里,用家庭网络去聊私事,也可能被检测到。

除了我不建议大家在公司,用公司网络去做私事外,还有就是公司提供的电脑,带回家时也要先检查一下,有没有可疑软件,并尽量少用这台电脑做私事。所以,员工尽量用私人设备、自己的移动网络,来做自己的私事。

凤凰网科技:请问公司是否有权利对员工进行全天候的管控?

夏海龙:全天候的监测,这么夸张的程度当然是不合理的,如果覆盖到员工私人时间的隐私,比如说个人手机等设备的监控肯定是不合理的。

但针对刚才魏老师提到了“反监测”的一些方法,我也要给大家提个醒。法律会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员工如果通过相反的一些技术措施去突破法律保护,获得了不应该知晓的商业信息,也会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员工的行为不能违背企业的正当合法的利益追求,而具体的界限需要员工在工作期间和企业进行平衡。

打工人如何“体面”离职?看好市场环境和自身状态

凤凰网科技:员工发现被企业监控后,是否有权起诉企业或索取赔偿?

夏海龙:这个当然是有权利的,但是对原告来讲,是谁主张谁举证,就是说你要证明被告(企业)确实侵犯了你的个人隐私,起码要证明他的这种监控的措施超出了公司规章制度中规定的程度和范围。

近几年,在互联网领域的劳动争议确实非常多,对劳动者来讲,有时候确实很无助,因为对于劳动者来讲,如果个人隐私受到侵犯,他能采取的法律措施其实是有限的,无非是劳动法。最理想的结果无非就是通过仲裁的方式,让员工按照法律的规定,获得一定赔偿,但是员工的职业生涯中断或者因此产生的负面影响难以避免。

建议劳动者在遇到问题之后,可以及时咨询律师或者法律专业朋友,寻求法律援助,但这同样需要付出成本和精力。之前有朋友在申请劳动仲裁后,再去面试(找)工作,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所以这个需要劳动者自己去权衡、抉择。

凤凰网科技:企业在员工管控方面,还有哪些做法会涉及员工隐私?

夏海龙:最常见的情况,在工厂车间、办公室装监控。另外,员工的办公文件、办公柜、物品检查,甚至在进出办公场所进行搜身等情况,可能都会涉及到对员工个人人权的侵犯,但它是不是违法,也要看公司的性质或者保密程度,有没有突破合理的限度。

王落北:我觉得我国对员工的隐私监控其实也没有那么夸张,日本有一套系统,把办公室的空调温度和员工的疲劳程度挂钩,如果大数据分析出员工疲劳、犯困的话,就会反馈给空调吹一股凉风。

老板想要知道同事是不是快离职,其实能从他的工作态度,甚至工位上就能看出来。之前,网上有个段子,员工离职前的前兆,有一条就是工位突然收拾的干干净净。

凤凰网科技:作为企业员工,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跳槽节奏,从而“体面”地离职?

王落北:我觉得离职节奏的话,一方面看市场环境,另一方面看自身状态。市场环境,无外乎就是金三银四、金九银十,这些时间段有很多大公司会开放出职位,然后同时你也要去看一下你想要跳槽的行业,是否具备3-5年的成长期,保证3-5年不会衰落,让你自己能够实现长线发展,同时也要看一下自身情况,就最好在一家公司要干满一年以上,也要看一下自己履历里面是否是有频繁跳槽的定义,一般5年超过3家公司,就属于频繁跳槽。

推荐内容